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个头庞大的机械手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它们与车间内各个岗位上的员工一道,争分夺秒地完成厂里不断攀升的订单。日产985辆!近日,这里再传喜讯,再次刷新了单日产量最高纪录。虽经历疫情影响,但企业活力无疑更胜从前。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类似的情形也在青岛汽车产业版图中的其他地方发生。生产制造、项目落地,青岛不仅迅速从疫情的短暂影响中恢复过来,且以加速奔跑的姿态冲向未来。若干微观个体的变化,拼凑出青岛汽车产业未来的图景。这个逐渐壮大的千亿级产业必将爆发出更大的能量。
整车企业加速升级
一座城市汽车产业的壮大,离不开整车企业。一直以来,提升整车企业量级都是青岛发力汽车产业的重中之重。最近接连传来的好消息令人欣喜。
活力更胜从前的青岛一汽解放就是最好例证。复工复产后,企业订单的迅速反弹,离不开日益增强的产品竞争力。作为国内卡车骨干企业,青岛一汽解放持续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形成了重、中、轻全系列产品格局,并在整车轻量化技术、智能网连技术方面形成了行业领先优势。
这样的强大实力,令青岛公司在解放卡车内部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全国路上跑的解放卡车,一半是“青岛造”。不仅如此,若干解放卡车重点新车型都率先在青岛基地导入生产。国内高端重卡明星产品JH6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商用车不足以承载青岛的“汽车梦”,那乘用车企业加速升级的势头一定会让更多人振奋。
▲奥迪A3三厢长轴距版车在青岛下线。
不久前,一辆奥迪A3三厢长轴距版车在位于即墨的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下线。据透露,奥迪A3今年将在青岛全面投产。继宝来投产后,青岛终于又迎来了一款新车型。
青岛乘用车将由此注入新活力。据悉,2019年,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生产汽车28万辆,实现产值近300亿元。“随着更高端车型的导入生产,青岛一汽-大众的产值将进一步提升,也将进一步带动青岛汽车产业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近年来,青岛汽车产业持续保持上升势头。即便是在全国汽车行业遭遇寒冬,行业多年来上升趋势出现拐点的2019年,青岛汽车产业产值仍同比增长9.8%,产值过千亿、产量超过百万辆。这些均离不开乘用车企业产品的改造升级。
回顾近几年可以发现,全市主要乘用车整车企业几乎每年都有新车型投产。今年也不例外。据介绍,除一汽-大众外,上汽通用五菱、北汽新能源也将有新车型在今年导入青岛基地。
零部件配套发展迅猛
青岛“汽车圈”复工复产以来,日产量屡屡刷新纪录的不仅有青岛一汽解放,汽车零部件企业青特也是其中一员。
位于城阳区的青特产业园,13个车间全部正常开工是5月以来的常态。2800余名一线员工分两班奋战生产一线,为接连不断的订单持续忙碌着。“5月车桥订单同步增长超过40%。”企业生产管理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青岛一汽解放一样,青特车桥订单迅速反弹,也离不开对产品技术和市场的深耕。这家青岛本土企业是全国产品平台最全、产量最大的社会化车桥制造商,覆盖微卡、轻卡、中卡、重卡等商用车全系列产品,已与国内80%以上卡车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是不折不扣的行业隐形冠军。
企业不仅为一汽解放、北汽福田等国内卡车企业提供产品,还是全球卡车巨头戴姆勒高端卡车的桥壳供应商。疫情期间,在很多企业的外国订单受到影响时,青特仍正常为戴姆勒供货,实力可见一斑。
零部件配套企业是汽车产业重要一环。汽车产业之所以成为城市争相发展的支柱产业,就在于汽车产业拥有超长产业链。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构成,各种各样的零部件企业能为城市经济的方方面面提供重要支撑。随着越来越多整车龙头企业的落户和产品升级,青岛零部件配套发展也异常迅猛。
从中德生态园正在推进的两个重点项目中,可以管中窥豹。
去年底,博马科技涡轮增压器项目签约落户。博马科技是全球五大涡轮增压系统供应商之一,拥有600多项专利,在材料技术、系统集成、制造工艺等方面居于行业领先地位。青岛项目落户西海岸中德生态园,涉及研发和生产制造等板块。其中涡轮增压器总成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能1000万套,年销售收入约1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300个,全球研发中心将雇佣100名以上中外高级研发人员。
车体新材料领域的德国库尔项目,旨在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新型材料车体研发与生产中心,将聚合中德两国博士专家研发团队,采用行业尖端水准的技术配套打造汽车车体领域的“梦工厂”。项目全面达产后,年营业额将超过15亿元,同时可带动约200家合作企业。
“今年,预计还将有10个左右零部件项目落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青岛在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相信这里将“长”出越来越多重量级零部件企业。
新能源赛道全面发力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大势所趋,也是城市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今年以来,多个新项目跑出加速度,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打开发展新局面。
西海岸新区美锦项目现场,到处一片热火朝天。工厂建设人员、工程师都在争分夺秒为工厂尽快投用做最后冲刺。根据时间进度表,这里要在6月底下线样车,8月底正式投产。届时,将填补青岛氢燃料电池汽车空白。
青岛发展新能源汽车较早,但均为纯电动汽车。全市第一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北汽新能源落户后,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等整车企业陆续在青投产新能源车型,总产能达5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重要技术路线之一,在商用车领域已有不少应用。据悉,美锦项目投产后,将生产客车以及物流车。
青岛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也将逐渐发展起来。以整车项目为驱动,美锦项目还将引进氢能上下游产业链项目落地,涉及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以及相配套的产学研科创中心、燃料电池检测中心等。
与美锦项目现场同样热火朝天的,还有3月底开工的平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项目。该项目将依托浙江天际汽车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以及轻量化技术,生产城市物流车。青岛氢燃料电池汽车即将多点开花。
▲即墨区与奇瑞汽车签署合作协议现场。
这些还远不是能预见的青岛新能源汽车版图的全部。去年底,青岛五道口基金入主奇瑞汽车,成为控股股东。以资本为媒,奇瑞与青岛的关系无疑将比其他企业更加紧密。目前,奇瑞已与即墨区达成战略合作,将在青岛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未来,一定还将有更多可能。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从生产到配套服务,会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青岛正在全面发力,不仅是在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配套上不断完善,还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
青岛的优势将不再局限于制造。近日,全国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商青岛特来电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在网络通信和充电领域的技术优势,升级新能源车的服务生态圈,创新用户最佳体验,共同开创智能充电产业未来。强强联手,将为特来电充电网建设插上更加强大的翅膀,也将不断提升青岛这座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影响力。
这家独角兽企业并非简单的充电基础设施提供方,而是以充电基础设施为入口,建设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在这张网上,深度链接着人、车、能源,并保持实时在线和高强度交互。通过链接,新能源汽车从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到使用的全链条大数据都汇聚在平台上。依托这张网上的大数据,可以优化和保护电动汽车安全、助力电网削峰填谷、提供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等。
这样一个日益丰盈的产业生态,势必将为青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政策加持产业环境更优
产业发展离不开优良的产业环境。疫情或多或少给汽车企业带来冲击。为恢复企业信心,不久前,即墨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即墨车企政策补贴力度。据了解,青岛地区每销售一辆即墨地产乘用车,将获得2000元补贴;青岛地区每销售一辆即墨地产商用车,将获得5000元补贴。
疫情是考验企业实力的试金石,更是考验政府服务的试金石。作为青岛汽车产业重要集聚地,即墨第一时间出台相关政策,是青岛不断优化汽车产业发展环境的缩影。
去年,青岛针对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出台《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加持。从研发、生产到市场的产业全链条,共6大部分12条,企业最高可获奖励1亿元,覆盖面之广以及奖补资金力度之大,足见青岛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之诚意和“野心”。
更重要的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青岛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企业参与进来,充分尊重企业意见,倾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所想、所求,成为青岛制定其他产业政策的范本。
不仅如此,在区(市)层面,类似政策也在跟进制定。不久前,莱西就出台相关政策,提出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落户莱西可根据投资额享受至少投资额20%的奖补。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如对主持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山东省地方标准的主体,给予不同额度奖励;对重点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技术改造项目,补助加码;对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给予一定补助。
从全市到各区(市),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将为青岛汽车产业加快做大做强提供重要加持。与此同时,青岛还充分调动发挥行业平台作用。去年,瞄准新能源汽车这一重点发力方向,青岛成立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协会,推动构建了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发挥平台作用,整合资源力量,实现汽车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深度融合发展。
日益优化的产业发展环境,让我们有理由对青岛的产业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青岛日报